18 November 2008

【FT】宏觀經濟政策對穩定至關重要

作者:歐洲央行行長 讓-克勞德•特裏謝(Jean-Claude Trichet)為英國《金融時報》撰稿 2008-11-18

金融市場動盪如今已讓全球焦慮了一年多。經歷了長期穩定後,2007年成為一個轉捩點,始於這一年的金融市場動盪將長久留在人們的記憶裏。世界各地的央行、監管機構和政府已經——而且將繼續——對日益顯現的脆弱性和風險轉變為現實做出果斷回應,以儘快恢復有利於增長的穩定和條件。

此次危機的根源在於風險被廣泛低估,其中包括單位風險定價過低,以及金融業經營者自身承擔的風險數量被低估。2006年至2007年初,幾位決策者曾指出,市場參與者需要為大幅回調做準備。作為由央行行長參加的全球經濟會議的主席,我本人曾述說過我的同事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。同時,一些金融穩定報告(包括歐洲央行(ECB)、國際清算銀行(BIS)、金融穩定論壇(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)以及其他機構的報告)對市場脆弱性進行了分析,並對正在出現的薄弱之處提出了警告。

許多因素都對2007年年中之前的金融環境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。銀行業“放款加轉銷”(originate and distribute)模式的推廣導致了信用風險持有者與監控及管理者的分離。投資者想當然地認為放貸機構會進行適當的風險管理,卻沒有“情況確實會如此”的任何保證。他們將所有的信任都交給了評級機構評估新型工具風險的能力。此外,考慮到一些大型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和資本的總規模,它們的風險過於集中。儘管在系統層面上,風險大面積擴散通常是一個穩定因素,但在全球信心喪失等極端情況下,其影響無疑會波及整個體系。今年9月中旬就發生了這一程度的信心喪失。

我們在應對當前形勢時,還必須著手設計可持續加強全球金融體系的方案。金融穩定論壇已經從危機中汲取了教訓,其工作成果亦有賴於國際社會的努力。在這種背景下,為了修正廣泛的大規模風險低估,有三個因素尤其要得到解決:短期主義、缺乏透明度和過度的順週期性。

現代金融體系偏愛有望在短期內獲得高回報的投資工具和仲介機構。金融機構面臨壓力,需要遵從可以帶來高額短期收益的策略。這一過程往往導致羊群行為(herding behaviour),使風險控制很容易變為次要問題。我們需要抵制這些機制,建立正確的激勵機制,在短期與長期投資者和仲介機構之間謀求平衡。對市場參與者的激勵需要在這方面得到增強,手段包括修訂內部賠償方案。

第二個因素涉及透明度。儘管在監管和資訊技術方面取得了進步和發展,金融體系對於風險最終落在何處卻缺乏透明度。有兩個例子說明了這一問題:結構性金融產品的極度複雜性,即使富有經驗的投資者也無法正確予以評估;以及對某些金融結構監管的缺失。因此,監管者尤其需要對結構性金融產品交易市場嚴格要求,並對以前不受監管的機構提高報告要求。

最後,金融體系中的順週期行為非常明顯。但在當前的全球金融體系中,有一些機制加劇了波動。我們面臨的挑戰是:將有效的金融體系作為經濟增長引擎加以保護,同時確保其穩定性。例如,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(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)制定的資本要求和供應規定,以及行業管理結構(尤其在風險管理領域),需要遏制上升時期的過度冒險行為,勸阻在企業和家庭最需要信貸時的過度保守主義。

對金融體系進行雄心勃勃的有效改革很有必要,但還不足以重建穩定的全球經濟秩序。持久的金融穩定還需要著眼於中期、以穩定為目標、可自我維繫的宏觀經濟政策。這意味著必須避免嚴重的國內失衡,而且必須將人們的期望與中期可持續性牢牢綁定。畢竟,順週期性的來源可能不僅僅是監管政策,可能還有同樣不受歡迎的宏觀經濟政策。因此,從全球而言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必須大力加強對有關整個體系的經濟體的監督。

上述舉措可以建立在IMF與關鍵合作夥伴多邊協商的基礎上。要促進穩定,幫助實現短期和長期繁榮之間的更好均衡,就需要加強全球經濟的紀律性。

本文作者為歐洲央行行長。本文基於其在歐洲央行第五屆中央銀行大會上的一篇講話:《歐元十年:教訓與挑戰》(The euro at ten: lessons and challenges)

http://www.ftchinese.com/story.php?storyid=001023142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