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 October 2008

【FT】布希是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?

作者:英國《金融時報》約翰•加普(John Gapper) 2008-10-21

歷史將這樣記載,美國總統喬治•布希(George W. Bush)在任期內遭遇過兩大危機:一是2001年的9.11恐怖襲擊事件,一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。

布希對第一個危機的反應是,告訴全球其他國家:“要麼支持我們,要麼反對我們”,並拉上英國入侵伊拉克。布希對第二個危機的反應是,傾聽全球各國財長意見,並採取類似歐洲的做法,斥資購入銀行股權。

我贊成布希對第二個危機的反應。

鑒於市場仍極度恐慌,銀行不願彼此拆借,宣佈解決金融危機“任務完成”還為時尚早。但全球紓困計畫的最新版本,至少讓人們看到成功的希望。

就我個人而言,與布希的伊拉克戰爭計畫相比,我對目前的紓困計畫更有信心。其中部分原因在於,布希政府就美國紓困計畫初稿,與目的相同的國際領導人有所討論,這有助於美國集思廣益。全球委員會設計的東西總是會有缺陷,但在缺乏信用的情況下採取單邊行動會更糟。

美國這種新的做法,讓歐洲央行行長讓-克勞德•特裏謝(Jean-Claude Trichet) 在週二紐約經濟俱樂部(The Economic Club of New York)會議上感到興奮。面對金融家和包括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蒂姆•蓋斯納(Tim Geithner)在內的央行官員,特裏謝發表了演講。看上去,他似乎覺得沒有什麼比美歐互動更值得高興。

特裏謝稱,“我很高興與美聯儲擁有極其密切的聯繫,”並特意對“本、科恩和蒂姆”致以最熱烈的敬意。聽上去,這像是某種不雅的、歐洲大陸版4P。其實,特裏謝談的卻是出席布魯塞爾金融政策會議的美聯儲主席本•伯南克(Ben Bernanke)、美聯儲副主席唐納德•科恩(Donald Kohn)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蒂姆•蓋斯納(Tim Geithner)。

實際上,儘管布希和美國財長漢克•保爾森(Hank Paulson)抵制銀行國有化的想法,他們卻不得不轉變立場。英國收購了包括蘇格蘭皇家銀行(Royal Bank of Scotland)和蘇格蘭哈裏法克斯銀行(HBOS)在內的英國銀行股份,德國和法國也將隨後效仿,這些舉措都是超出政治家掌控之外的。

由於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中獨自買單,對主張多邊合作的人來說,也不能算是什麼勝利。他們努力處理的問題都太複雜,如人們對銀行和其他機構喪失信心,以及人們對抵押貸款相關證券的擔憂,以致於無法由一個國家獨力解決。

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(Pimco)首席執行官穆罕默德•埃爾-埃利安(Mohamed El-Erian)認為,各國政府採取的措施是“關聯,而非合作”。太平洋投資管理是一家債券資產管理集團,而埃利安是今年“《金融時報》/高盛年度最佳圖書獎”獲得者。

就像特裏謝昭示的那樣,各國央行相互合作,聯手採取措施,而這些央行之所以能如此行事在於它們獨立于本國選民。各國央行不僅聯手降息,而且還建立貨幣互換安排,以允許資產負債不匹配的歐洲銀行借入美元。

但是,各國政府大多數都相互觀望,也就是觀察其他人怎麼做,並模仿那些自己喜歡的舉措。由於以下原因,這種方法有效地令人吃驚。

首先,既然我們都進入了未知領域,觀望態度可以允許各國政府在不同的國家進行試驗,觀察政策的運行效果,以及投資者的反應。英國政府對抵押貸款銀行——北岩銀行(Northern Rock)紓困,美國對貨幣市場基金進行擔保,以及德國也差不多對銀行存款提供擔保等,均是如此。

第二,對那些不願採取措施,或紓困計畫遭到選民抵制的政府而言,觀望的做法幫了它們的忙。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國,保爾森最初堅決反對把收購銀行股份作為7000億美元紓困計畫的一部分。
保爾森當時真正的意圖,我們難以確定。最初,他是反對作為一名社會主義者去收購銀行股份,但後來改變了主意?還是當初他判斷不必做之事,後來成了必做之事?也許,他一直打算這麼做?

從保爾森當的公開聲明中,你可以做出自己的結論。上個月,保爾森對參議院一家委員會稱:“正確的方式不是到處去注資”。上週二,保爾森又轉變立場,藉口是他的計畫不是“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”,並且會讓“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大多數美國人不快”。

事實上,重組銀行資本,從一開始就是正確的。美國通過向銀行注資,而非對壞債重新估值而引誘私人資本注入銀行,得到了更多的價值。

畢竟,保爾森沒有在紓困計畫中加上允許自己改變主意的條款,他可能不得不採取務實的做法。要是提及任何國有化的前景,只能激怒國會中的共和黨議員,保爾森能讓國會山批准自己的紓困計畫已經很不容易了。

在某種意義上,保爾森的意圖並不重要,因為他在海外合作夥伴和市場力量的幫助下得出了正確的結論。布希和保爾森被迫接受這樣的事實:他們要麼和歐洲政府一起,要麼市場將反對他們。
對於歐洲國家來說,這一點也適用。對保爾森最初提出的有缺陷的7000億美元的紓困計畫,歐洲國家得以進行評估。無疑,英國首相戈登•布朗(Gordon Brown)因提出最好的紓困計畫而獲得讚譽,但他有前車之鑒。

從常識、國際合作、市場機制,或你希望的任何方面來說,都可以把此稱為一場勝利。我相信,這將比布希獨自行動獲得更多的效果。

譯者/趙雁軍

http://www.ftchinese.com/story.php?storyid=001022601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