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 June 2009

收藏界的怪咖 -建川博物館聚落主人樊建川

【聯合報╱陳若曦】 2009.06.10 04:27 am

成都文友楊學用是黃埔軍人後代,最佩服樊建川的政治勇氣:「他不問意識形態,只對歷史負責。」……

無所不收的建川博物館聚落

早聽說四川有個收藏怪咖叫樊建川,從事房地產有成即轉業博物館,無所不收,從三寸金蓮到蔣介石手跡,都躬親求索,鍥而不捨,到手為止。汶川地震周年時,我正好在成都,特地和新加坡文友尤今去參觀。

車到大邑縣安仁鎮,就見人潮湧往同一方向,原來是汶川地震博物館這天開張,免費供人參觀,加上慶賀地震復建的進度超前,參觀紀念館有溫故知新兼緬懷死難者之意,乃出現扶老攜幼的熱鬧場面。

好不容易車子蝸行到一座牌樓聳立的莊園大門,觸目是塊書法家啟功題刻「建川博物館聚落」的龐大石碑。何謂「聚落」?原來五百畝的土地上建立了廿幾座博物館,每座都是國內外名建築師的設計,爭奇鬥豔,各有千秋;館外則名花異草,還配置名家雕塑品,琳琅滿目,儼然是座建築和藝術的大觀園。

經過了解,博物館分成三大系列,有民俗文化(如三寸金蓮、喜文化紀念館)、紅色年代(文革紀念館)、抗日戰爭及剛開張的地震館。這麼多博物館,據說走馬看花也得兩三天,我們時間有限,決定先看地震館。

地震館有三十多個展廳,收藏五萬餘件藏品,包括從廢墟中清理出來的建築構件、家具和電器及地震復原場景。有個展廳叫「震撼5.12-6.12日記」,展出震後一個月中的每日圖片、實物、感人語錄和詩歌作品等。還收藏溫家寶總理慰問災民時使用的話筒,第一艘打通水上生命通道的衝鋒艇,空降兵「十五勇士」使用過的降落傘等等。另有軍人和民眾救援、校園重建等專題展廳,地震美術作品館則收藏有關的雕塑、油畫、國畫、書法等作品。一趟走下來,宛如重溫了一年前的震撼和感人事蹟,心情隨之澎湃不已。

「國民黨抗日軍隊館」很受大陸同胞歡迎

我這個年代的人對抗日戰爭相當熟悉,接著參觀抗戰系列的三個館。首先是「抗戰文物陳列.正面戰場」館。為什麼用「正面戰場」四字?這和「紅色年代」代表文革一樣,都是避開政治意識,迂迴表達的方式。我住中國大陸的那幾年,中共一貫宣傳「國民黨不抗日,中共才抗日」云云。直到最近,才見到胡錦濤表示抗日有兩個層面,國軍是正面作戰,共軍在後方打游擊。其實光從幾百萬死難將士都是國軍這一點,就知道是誰真正在抗日了。這也是為什麼國民黨前副總統連戰,四年前,即抗日勝利一甲子,給這個館題了「國民黨抗日軍隊館」,如今懸掛在正門前。

這個館很受大陸同胞歡迎,可以看到毛澤東和蔣介石合影、蔣介石和宋美齡恩愛遺照固是原因,而還原抗日史實更加珍貴,國軍幾個著名戰役都有很好的圖片說明。放大的圖片常以整片牆展現,主角另外加上雕塑,更顯突出,也是博物館的一絕。

還有一個「飛虎奇兵館」,主要收藏美國陳納德將軍領導的飛虎隊戰績圖片和生活用品。中印公路和滇緬公路被日軍阻斷時,這批健兒冒險飛越喜馬拉雅冰峰,給重慶的國民政府輸送補給品,陳舊的相片仍可見英姿颯爽,令人懷念。

陳納德遺孀陳香梅為它另題「援華美軍博物館」的名稱,參觀時還為博物館破解謎團。譬如,博物館收藏的美軍衣物中,有幾個帶鏡面的脂粉盒──大男人怎麼會有女士化妝用品呢?

「飛虎隊員在昆明和大學女生約會,用來送禮嘛!」

櫥窗內陳列了隊員的軍衣,令人驚訝的是,它們和今天世界流行的風衣,無論顏色和式樣都一模一樣。我想,當年的陳將軍,僅憑衣著瀟灑,就夠陳香梅另眼相看吧?

把打造博物館聚落視為第一生命


「抗戰老兵手印」沒有建館,而是在廣場上排列了一行行的石牆,上面刻上一個個鮮紅手印,構思奇特,十分壯觀。這些「血手印」是四川省黃埔後代聯誼會的成績,會員在全國各地串連黃埔老兵,用了幾年時間才收集而成,誠然是抗日的最佳證明。

成都文友楊學用是黃埔軍人後代,最佩服樊建川的政治勇氣:「他不問意識形態,只對歷史負責。」

書法家官大榮表示:「樊建川把打造博物館聚落視為第一生命,幾次宣示將來要無償捐給國家。我們深受感動,自發自動地四出蒐集手印和抗戰遺物,人扛車運地送到他面前,分文不取。」

樊建川的獨生女赴美留學時,老爸也明示家產不留後代的意願。

「你到了美國,一定要找工作。」他用個變通的方法:「你賺一塊錢,老爸貼你一塊錢;一萬塊就貼一萬塊,照此類推。你沒賺一毛錢,我也一毛錢不給。」

「一胎化」造成中國大批的「啃老族」,樊建川的家教令人佩服。

晚上看電視新聞,當日僅地震博物館就接待了八萬遊客,相信可以列入金氏紀錄。

讀者若到成都旅遊,千萬撥冗參觀。八百多萬件文物收藏品外,藝術雕塑,荷塘小橋,花徑柳蔭,酒店、客棧、茶樓和麻將桌齊全,可說集文化和旅遊休閒之大成。私人企業有此創意和規模,不但是四川,在中國也堪稱首屈一指。

【2009/06/10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