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聯合報╱姚瑞中/文】 2009.04.13 04:05 am
沒有廢墟的話就不可能有文明,如同沒有地獄就不會有天堂一般,這個世界永遠都存在著光明與黑暗、正義與邪惡、愛慾與仇恨。每每瞎晃都會邊緣磨蹭時光,隱隱感受城市巨獸正以某種不可預知的力量暗自變化,並用前所未有的更新姿態向我們迎面走來;深藏在暗黑角落中窺視著現實生活中的莫名毀滅力量,無時無刻以不可見的方式潛入意識,卻又察覺不到它的存在。
這十餘年來拍攝廢墟,不免有許多感觸及體悟,我們並非生下來然後死去,而是一直都在死去;萬物在冥冥之中皆預先被設定了生命周期,隨著外在軀殼腐朽與毀壞,轉而以另一種形式顯現,注定成為它自己不毀肉身的遺骸,並以此遺骸保有它的神聖光環。面對這些隱藏於真實世界下的廢物世界,對應於我們所謂的幸福生活,它們的存在從某方面來講,甚至比真實世界還要「真實」,比完美之物還要「完美」,「殘渣」概念建立於一個相對性意義之上,並與真實人生周旋。
每每在廢墟前頻頻回首,留下無人空景之影像,內心宛若填不完的黑洞,總是與廢墟相對無言;雖不太清楚東奔西跑、鬼混閒晃,是為了欣賞廢墟,還是被廢墟觀看,若說「對象物」是面鏡子的話,那我大概是想藉此逃避不願面對鏡中的那個「我」,遁入鏡內無人跡的幻境中放逐。有時不免覺得變態,或可說是某種偏執,但更多時候是一種莫名的自我追尋;藉由追尋廢墟,觀照內心深處那座已然半頹圮的孤獨心靈,展開自我療傷式的影像對話,但在看盡世間眾多被人們遺忘的角落後,卻更加無語與無解……
天上繁星如此燦爛,有些超新星正在膨脹,某些白矮星已然毀滅,在宇宙悠悠洪荒裡,各形各色的「廢墟」無所不在;在我等凡人存在的短暫瞬間,雖無物不廢,但或許廢墟的無言,正揭示了自然中不變的生滅法則,過多的留念與再造,皆扭曲暗藏其中之寓言。若能有所頓悟,廢墟也就不再只是廢墟而已,而是人生必經的某種體悟。
正因所有一切都將成未來的廢墟,所以每個當下皆為新生,每秒過往皆已死去。若能體會這點,也許面對生老病死,或在時間流逝下終將全軍覆沒的任何建築,不都正如《金剛經》所言「如夢幻泡影」般,對於曾有的物質性存在,都應作「如露亦如電」的如是觀;大至星辰、微若沙礫,聖如殿堂、陋似廢墟,都不過是起心動念的瞬間,反射出人們內心深處的某片祕密風景,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
●「台北學」系列講座:林崇傑主講〈台北市的城市願景〉,4月15日晚上七時於實踐大學(台北市大直街70號)A401舉行。
【2009/04/13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延伸閱讀:
台北學系列3》台北、大阪 雙城記
台北學系列4》創意城市 台北
偽台北學 一種「野史」式的野
台北銅像散步
13 April 2009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